詩詞名家講”系列叢書
葉嘉瑩 主編
陳斐 執行主編
東方出版中心2020年8月出版
“詩詞名家講”系列叢書由古典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先生主編,共10卷,涵蓋詩經、楚辭、漢魏南北朝詩、唐詩、宋詩、明詩、清詩、元曲、歷代詞萃和日本漢詩。作者集合了我國古典文學界的十余位著名學者,包括:程千帆、錢仲聯、羊春秋、霍松林、任中敏、吳戰壘、郭預衡、聶石樵、韓兆琦等。叢書囊括了從先秦至清代的三千多首詩詞曲精粹,加以注釋、評點、賞析,既是國學經典藏書,也是傳統文化暢銷書籍。
1、《詩經譯注》 祝敏徹等譯注
名家譯注,全本全注全譯
無障礙入門讀本
永遠的風雅頌,唯美了數千年
每詩有題解,揭示詩旨大義
注釋兼采古今各家之說
譯詩保留民間歌謠風味
《詩經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,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,分為風、雅、頌三部分?!讹L》含15個諸侯國的民間歌謠,有詩160篇;《雅 》分大雅、小雅,有詩105篇;《頌》分周頌、魯頌、商頌,有詩40篇。內容涵蓋了當時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以及世風民俗等各個方面,大自然里的生命百態,人世間的萬般情愫都入了詩,傳誦數千年而成為不朽的經典。
孔子說,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。本書是《詩經》全本全注全譯無障礙讀本,名家譯注,博采眾說,擇善而從,以期幫助讀者在讀懂文字、理解詩句的基礎上,感受風雅頌之永恒的魅力。
祝敏徹(1929—2014),湖北武漢人。曾師從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,參與其主編的《古代漢語》編寫工作。先后在蘭州大學、甘肅師范大學、湖北大學任教。主要從事漢語語法史(兼及音韻學、訓詁學)的研究。著有《〈朱子語類〉句法研究》、《近代漢語句法史稿》、《漢語史論文集》等。
2、《楚辭新注》 聶石樵校注
隨文注音,全文注釋,無障礙讀本
中國文學浪漫精神的奠基之作
權威經典,深入淺出,通俗易懂
著名學者聶石樵歷時三十多年精心校注修訂而成
《楚辭》是中國文學浪漫精神的奠基之作,與《詩經》共同構成中國文化的源頭,影響深遠而廣泛。
《楚辭》收錄屈原、宋玉、賈誼、淮南小山、東方朔、劉向、王逸等人的辭賦作品。它們“書楚語,作楚聲,紀楚地,名楚物”,故被稱為“楚辭”。其中,屈原所作《離騷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問》、《九章》、《招魂》,感情熱烈奔放,想象奇幻優美,文辭驚采絕艷,志行高潔堅貞,被魯迅譽為“逸響偉辭,卓絕一世”。
本書由古典文學研究名家聶石樵先生根據明人復印的宋刊本《楚辭補注》和宋端平本《楚辭集注》編注,同時參考了歷代其他重要注本。文字校訂擇善而從,注釋注重文字訓詁和闡明詞句的含義,以便于讀者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,品味作品的風雅和浪漫。
聶石樵(1927—2018),山東蓬萊人。1949年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,1953年自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,留校任教。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。曾任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、中國詩經學會顧問等。著有《屈原論稿》、《司馬遷論稿》、《先秦兩漢文學史》、《魏晉南北朝文學史》、《唐代文學史》等。
3、《漢魏南北朝詩選注》 郭預衡等選注
名家聯袂精選,薈萃名篇英華
一尊傾漢魏 風流想六朝
精選漢至隋八百多年間詩作三百余首
每詩有解析,揭示詩作義旨
難字皆出注,暢享閱讀之快
自漢至隋,前后八百多年。其間我國詩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既繼承、發展了先秦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的光榮傳統,廣泛、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,又在詩體形式、抒情方法、語言運用以及音節韻律方面,大膽而富有創造性地開拓創新。
《漢魏南北朝詩選注》精選詩作三百余首,每首詩作前有作者介紹和簡短說明,敘述作者生平思想、詩歌特色及文學成就等,后有注釋和解析,揭示詩歌的思想意旨和藝術特征,以時代和作者為經緯,兼顧各個時期、各種風格和流派,突出重要作家,觀照民間文學,清晰地勾勒了中華民族這八百多年的詩歌發展形貌。
郭預衡(1920—2010),河北玉田人。1945年畢業于輔仁大學國文系,后又師從余嘉錫、陳垣先生治目錄版本與史源考據之學,1947年研究生畢業。先后在輔仁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任教。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,于散文研究著力尤多。著有《中國散文史》、《古代文學探討集》、《歷代散文叢談》等。
4、《唐詩精華評譯》 羊春秋評譯
春城聞笛,夏樓醉月
秋塞看云,冬寺尋僧
千年傳習不斷 夢回大唐盛世
古典文學名家羊春秋賞評絕妙唐詩
領略大唐繁盛風雅的詩歌世界
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,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。古典文學研究名家羊春秋先生,沿著初唐、盛唐、中唐、晚唐詩歌演變的軌跡,精選篇幅短、韻律美、格調高,足以代表唐詩最高成就的絕句和律詩,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評譯。
本書所選每位詩人有小傳,每篇作品有注釋、今譯、評析。小傳不僅“傳人”且“傳道”,一個個鮮活的詩人躍然紙上。今譯齊整押韻,流暢爽朗,淺而不俚。評析妙解字句、協律、造境等,重在揭示詩人匠心及優美情志。從煉字之微到立意之大,從布局之妙到創格之奇,選注者融前哲研究之精華,提出獨到創見,以期幫助讀者領略大唐繁盛風雅的詩歌世界。
羊春秋(1922—2000),湖南邵陽人。1949年畢業于國立師范學院國文系。先后在湖南師范學院、湘潭大學任教。主要從事詩、詞、曲等中國古代韻文研究,擅長散曲創作。曾任中國韻文學會會長。著有《唐詩百講》、《散曲通論》、《領略傳統學術的魅力》、《迎旭軒韻文輯存》、《春秋文白》等。
5、《宋詩三百首》 霍松林、胡主佑選注
古典文學名家霍松林、胡主佑伉儷編選注析
詩中的清平樂
有聲的上河圖
唐音閣里聽宋調
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
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
名篇薈萃,流派、風格多樣
題材廣闊,注評允當
本書是由古典文學研究名家霍松林、胡主佑伉儷選注的宋詩權威讀本,精選宋代100位詩人的324篇作品,以健康的內容與完美的形式有機結合,流派、風格的多樣性,題材的廣闊性為原則,既多選表現重大題材的作品,也不忽視表現一般題材的佳作,力圖使讀者通過入選作品了解兩宋的歷史巨變、社會概況和人們的心靈世界。作者介紹和作品注釋,力求簡明扼要,評析與注釋相配合,以幫助讀者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窮幽探勝,欣賞其藝術境界,借鑒其藝術技巧,體會宋詩“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,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”的妙處。
霍松林(1921—2017),甘肅天水人。1949年畢業于中央大學中文系,后在南林文法學院、天水師范學校、陜西師范大學等校任教。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。曾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、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等。著有《詩的形象及其他》、《唐宋詩文鑒賞舉隅》、《歷代好詩詮評》、《唐音閣詩詞集》等。
6、《明詩三百首》 羊春秋選注
古典文學名家羊春秋精選明詩名篇
跟著詩歌了解明朝那些事兒
有詩心、意境、人情
還有歷史、社會、風俗
賞析遣詞、立意、布局、創格
稽考出處、風格、源流
《明詩三百首》精選足以代表明代詩歌最高成就的110位詩人的300首近體詩,集中展現了明代詩歌創作的繁榮景象。每位詩人都有小傳,每首詩后附有注釋和評析。注釋詞語力求準確,典故探其最早出處,前人評論酌加甄錄;對某詩某句立意相似、手法相近者,必明其因襲之跡。評析部分,從煉字之微到立意之大,從布局之妙到創格之奇,都從審美的角度加以賞析。
選注者羊春秋先生是我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,且以詩詞特別是散曲創作聞世。他的經典選注本較之當下市場上的各種選本更加精良、權威。本書不僅有助于讀者準確領略明代詩歌的魅力與成就,而且有助于生動、形象地感知明朝那些事、那些人,進而了解明朝社會、文化、生活的整體狀況。
羊春秋(1922—2000),湖南邵陽人。1949年畢業于國立師范學院國文系。先后在湖南師范學院、湘潭大學任教。主要從事詩、詞、曲等中國古代韻文研究,擅長散曲創作。曾任中國韻文學會會長。著有《唐詩百講》、《散曲通論》、《領略傳統學術的魅力》、《迎旭軒韻文輯存》、《春秋文白》等。
7、《清詩三百首》 錢仲聯、錢學增選注
古典文學名家錢仲聯精選清代絕妙好詩三百余首
中國古典詩歌最后的輝煌與悲歌
囊括多種風格流派的名篇佳作
傳記扼要,注釋詳明,評析極見高明
本書由古典文學研究名家錢仲聯先生編選,精選能代表清詩最高成就的詩歌三百余首,內容涵蓋了清王朝(1644-1911)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、科技以及世風民俗等方方面面,題材兼顧抒情、敘事、寫景、詠物、詠古等,全面、形象地展現了有清一代社會生活的壯闊畫面。
本書依年代按作者編排。作家有小傳,扼要介紹其生平仕歷、文學成就等,征引前人評論對其詩歌特色做精到闡發。對詩作涉及的本事、地理、史實、典故、語詞等,都詳加注釋,難字注拼音。評析部分,對詩作的思想情感、藝術特色等都有精彩講解。
錢仲聯(1908—2003),原籍浙江吳興,后占籍江蘇常熟。曾師從唐文治、朱文熊、曹元弼等著名學者,1926年冬以第一名畢業于無錫國專,后在大夏大學、中央大學、蘇州大學等校任教。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,尤擅清詩研究及詩集箋注。著有《人境廬詩草箋注》、《韓昌黎詩系年集釋》、《劍南詩稿校注》、《沈曾植集校注》、《夢苕庵詩文集》等。
8、《歷代詞萃》 張璋、黃畬選注
名家選編,擷英采華
方家點評,片言警策
近距離感受古典中國的英雄氣與兒女情
囊括唐至民初三百余人的名詞七百余首
千年詞國無盡風華燦燦
累世功業不負情思綿綿
本書精選唐、五代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及民初三百余人的名詞七百余首,貫穿了詞的發軔、興盛、中衰和復興期,囊括了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。所選詞家按生年先后編排,每人附有小傳以助讀者知人論世。詞作后加注釋,扼要闡釋典故與難解的語詞。評箋擇錄有關詞評、詞論及詞人軼事、佳話,以供參考。
一冊在手,或豪放或婉約,千年詞史風云盡收眼底,可近距離感受古典中國的英雄氣與兒女情。
張璋(1917—2014),河南焦作人。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曾任焦作市市長、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等。1982年離休后,轉而從事詞籍整理。曾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、中國韻文學會顧問。編著有《全唐五代詞》、《全明詞》、《歷代詞話》、《朱淑真集》等。
黃畬(1913—2007),臺灣淡水人。1941年入北平國學院詞章門,拜前清翰林郭則澐為師,專學古典詩詞及辭賦等。后在北京市一一五中學、崇文區教師進修學校等校任教。兼任中央文史館館員。在詩詞文獻的???、注釋方面成果頗豐。著有《歐陽修詩詞箋注》、《石湖詞校注》、《山中白云詞箋》等,與張璋合編《全唐五代詞》等。
9、《元曲三百首》 任中敏選編、盧前修訂、吳戰壘校注
走近元曲的經典讀本
繼踵唐詩宋詞,獨擅一代之勝
曲中上品,亦俗亦雅,自然天成
名家編選???,注釋詳實明通
唐詩、宋詞、元曲是鼎立于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。元曲是元代文學的代表,包括雜劇和散曲。元散曲起源于金、元之際民間流行的“俗謠俚曲”,后來經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,吸取詩詞的滋養,漸趨成熟,或豪爽潑辣,或典雅清新,具備豐富的表現力,成為擅有元一代之勝的新興詩體。
本書是曲學名家任中敏、盧前二先生選編的散曲經典讀本,所選多屬曲中上品,且顧及題材、風格之多樣化,手眼頗為高卓;并且由古典文學研究大家吳戰壘先生詳加???、注釋,糾正了原選編排失次、明人之作闌入等瑕疵,注釋簡明精到、準確明通,讀者藉此可以暢快地領略元散曲的多彩風貌與永恒魅力。
任中敏 (1897—1991),江蘇揚州人。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,師事近代詞曲大師吳梅先生。畢業后歷任廣東大學、上海大學、四川大學、揚州師范學院等校教授。主要從事詞曲、戲劇和敦煌學研究,編有《散曲叢刊》、《新曲苑》,著有《唐戲弄》、《唐聲詩》、《詞學研究法》等。
盧前(1905—1951),江蘇南京人。1922年考入東南大學國文系,師事近代詞曲大師吳梅先生。畢業后歷任中央大學、河南大學、成都大學等校教授和南京通志館館長。主要從事詞曲研究與創作,著有《中興鼓吹》、《詞曲研究》、《中國散曲概論》、《明清戲曲史》等。
吳戰壘(1939—2005),浙江浦江人。曾師從詞學家夏承燾先生,1963年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。后在浙江人民出版社、浙江古籍出版社工作,兼任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、浙江師范大學特聘教授。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詩詞研究,兼及陶瓷欣賞、收藏。著有《中國詩學》、《聽濤集》、《文藝欣賞漫談》、《千首宋人絕句校注》、《圖說中國陶瓷史》等。
10、《日本漢詩選評》 程千帆、孫望選評
一代名家的高卓手眼
中華詩詞的海外苗裔
山川異域,風月同天
賞四時風物之美,品幽玄侘寂之趣
注釋明古通今,精當易懂
評析妙悟詩旨,獨出心裁
漢詩是日本文學,特別是日本古代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。自8世紀中葉最早的漢詩集《懷風藻》編成,到19世紀創作逐漸式微,日本漢詩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演變,誕生了不少優秀的作品。日本漢詩的風會遷移,每與中國詩歌的發展桴鼓相應,或早或遲地受到中國詩壇風尚的影響,是中日文化交流結出的豐碩成果。
本書由古典文學研究名家程千帆、孫望二先生編選。他們從大量的日本漢詩中精選最優秀的詩作,并加以點評,妙語連珠,頗解人頤。嚴迪昌、顧復生等古典文學研究大家還對所選詩作做了注釋。
程千帆(1913—2000),湖南長沙人。1936年畢業于金陵大學中文系,后在四川大學、武漢大學、南京大學等校任教。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,旁及校讎學、歷史學等。曾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、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等。著有《兩宋文學史》、《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》、《古詩考索》、《閑堂詩文合鈔》等。
孫望(1912—1990),江蘇常熟人。1937年畢業于金陵大學中文系,后在金陵大學中文系、南京師范大學等校任教。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。兼任中華詩詞學會顧問、江蘇省高校語言文學教學研究會會長等。編著有《元次山年譜》、《全唐詩補逸》、《蝸叟雜稿》等。
{Content}
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展示的“原創作品/文章”版權歸原作者所有.
(每日好詩推送作品除外)。
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,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詩意春秋(北京)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京ICP備19029304號-1 京ICP備16056634號-1 京ICP備16056634號-2
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
Copyright © 2006-2015 全景統計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